昨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维持上期报价不变。这是2023年9月以来,LPR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
LPR是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基准,由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加点决定。由于日前公布的2024年1月MLF利率维持不变,且近期银行净息差仍处低位水平,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新一期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专家认为,虽然短期降息的迫切性不高,但当前实际利率依然偏高,上半年有必要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LPR适度下行,进而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激活生产消费信贷需求,稳固经济运行。
LPR报价维持不变
自2023年8月以来,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报价持续维持在3.45%、4.2%。
作为LPR的锚定利率,1月15日公布的MLF利率维持不变,意味着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变,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1月LPR报价不变。
另一方面,虽然2023年12月多家商业银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身净息差压力。但民生银行(3.74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鉴于当前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加剧,存款重定价周期较长,其利率下降的速度偏慢,效果短期难以显现。同时,考虑到新发贷款利率仍处下行通道,未见拐点,2024年年初贷款重定价压力较大,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仍将显著承压,银行自发驱动LPR下调的内在动力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22日起,LPR报价行将增加至20家。日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发布LPR报价行调整公告,调整后的LPR报价行名单新增中信银行(5.620, 0.05, 0.90%)和江苏银行(7.050, 0.01, 0.14%)。
实际利率
偏高问题待解
年初以来,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向好势头,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高。但多位专家仍认为,当前实际利率依然偏高,上半年有必要通过调降政策利率,引导LPR适度下行,进而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激活生产消费信贷需求,稳固经济运行。
根据人民银行官网资料,实际利率是指剔除掉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利率水平,是衡量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升值或贬值的主要指标。当名义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值。
“虽然名义利率已经连续多年大幅下降,但实际利率仍然走高,实体经济依然活力不足,货币政策也难言实质性宽松。”长城证券(7.170, 0.07, 0.99%)首席宏观分析师蒋飞表示,目前无论是用6个月上海银行(6.200, 0.05, 0.81%)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测算的实际利率,还是用人民银行每季度公布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测算的实际利率,都处于过去15年以来较高水平。
中金公司(32.220, 0.60, 1.90%)研报也认为,2023年12月CPI依旧维持在低位,偏低的通胀水平对实际利率造成一定压力。考虑到当前实际利率相对偏高,引导利率下行可能仍是重要的政策方向。
“为缓解企业和居民实际融资成本上升压力,下一步通过引导LPR报价下行,降低企业和居民名义融资成本的必要性较高。”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说,2024年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
温彬认为,人民银行近期多次重申将“优化资金供给”、“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意味着降息之外,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达到“稳总量、调结构、降成本”等多重效果。此外,为引导LPR下行,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必要进一步管控。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