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性格分很多种,有“沉着冷静型”、“活泼热情型”,也有“中规中矩型”……还有一种“话唠型”。
其实这里的“话唠”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形容说话频率的状态。为了描述得更直观,来介绍几个场景:
场景一:妈妈给孩子换尿不湿
安静的家中,妈妈在给孩子换尿不湿,虽然孩子只有几个月大,但是妈妈仍是用柔柔的声音对孩子说:“呀~宝贝,咱们换尿不湿啦!把小脚脚举起来,对~擦一擦是不是很舒服?我们再把新的尿不湿穿起来,左边的脚脚给妈妈,右边的脚脚给妈妈,真棒!穿好啦!”
场景二:超市里购物的父子
超市里爸爸推着儿童车,孩子坐在车里,爸爸说:“宝贝,我们现在在超市里,这里都是蔬菜,你看这是黄瓜,这是茄子,还有这个是洋葱!我们一起摸一摸……你看那里还有很多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香蕉、牛油果、奇异果、火龙果、榴莲,好多好多水果呀~那里还有大鱼,我们一起去看看……”
光是看文字,就觉得以上两个场景很有爱了,不管是“话唠爸爸”还是“话唠妈妈”,大家都能看出他们对孩子的爱,那么孩子也必然能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
除了能感受到爱,这些“话唠型”父母的孩子,还会有哪些特点:
1、语言能力更强
孩子的语言系统建立和所处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话唠型”的家长给孩子更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且能给孩子更多的词汇量。长期的耳濡目染加词汇量的积累,这些孩子的语言系统建立得一定比别的孩子更早更快,简单说就是说话会比同龄人稍早,语言能力更强。
2、性格更外向
语言一定是建立在动作的基础上的,比如之前举例的“超市里的父子”,这类父母更愿意带孩子到处转转,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孩子接触的多,就不会出现太“怕生”的现象,所以性格上不会内向甚至自卑。
3、安全感更足,配合度更高
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富足的,他们不会通过哭泣的方式来向父母索要爱和关注,因为他们能确定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也是信任的来源,一旦建立了信任,任何事情都变得事半功倍了!配合度自然也就高了!
不是提倡每位家长都变成“话唠”,是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最关键的两个因素——丰富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词汇量。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是一个个语句组成的,而语句是一个个单词组成的,而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沟通、多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出语言能力优秀的孩子。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