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嘉
来源 | 刺猬公社
过去10年间,汽车商超店像奶茶店一样在商场逐年铺开,而我们似乎从未严肃讨论过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是怎么上楼的?
用大型升降架?在商场封顶前用起重机吊进去?还是把零件运进商场再组装?还是......人力抬?
论坛里流传着许多张有关抬车的模糊动图,其中一张显示,确实存在人力抬车现象。
人力抬车|图源自网络
根据官网数据显示,一台特斯拉Model X重约2.4吨、蔚来ET7重2.3吨、理想L9重2.5吨。
以每个普通成年人可以负重50公斤来计算,就算是要抬起一辆较轻的1.2吨比亚迪海鸥,也需要24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2.4吨的车则需要48人来抬。
带着这样的好奇,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来到大众点评北京热门榜第一名的合生汇商场。这里共有13家汽车品牌入驻,其中11家都在五楼——这里也被称作新能源汽车集市。一名汽车导购掐着腰环顾四周:“哎!兵家必争之地啊!我们也是排了好久,才进来。”
而当我们抛出那个终极疑问:“你们的车是怎么上楼的?”
“商场有载货电梯,汽车坐电梯上来的。”这场有关人力大工程的幻想顿时烟消云散。
当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政策重点关注、技术比拼的核心区,简单的载重升降又怎么会成为一个难题?
但漫步在众多新能源汽车的商超店、展位中,一个新的疑问又出现了:为什么车企要在这里争相开店?难道这里真的是流量密码、销售宝地?如果车企扎堆在商场,客流量还够它们分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一个汽车小白决定走进新能源商超店,一探其中的奥秘。
合生汇的汽车集市|图源自作者
商场,新能源车企必争之地
过去二十年,车企多在4S店完成销售。这4S分别代表整车销售的Sale、汽车零配件维修的Sparepart、售后服务的Service和信息收集反馈的Survey。这些门店大多按照品牌的风格定位建造,为顾客提供从购买、手续、挂牌、售后的一站式服务。这让4S店一度在汽车市场中成为最值得民众信赖的选择。
但燃油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批发、经销模式越来越多,不少4S店也开始向市郊转移,这些变化都让汽车消费者越来越被动——在汽车仍属于刚需的中国社会,消费者要买车只能跑得越来越远,也被价格搞得越来越晕。
汽车论坛里,至今还能看到不少揭露4S店潜规则的帖子。
25岁的汽车爱好者叶山经常跟随家人去4S店试车选购:“像最不愁卖的奔驰宝马奥迪车,它们4S店的销售有一些比较傲慢,看人下菜,我虽然有购车能力,但因为看起来像学生,就经常被忽略。”除态度惹人不满外,不少4S店还会将汽车的选配打包强行销售:“有时候你不买这一两万的选装,就买不了车。”
除了价格和态度,看重汽车性能的叶山还发现,4S店真正懂汽车的销售并不多,也不太“专一”,这里的销售明天就可能转去了别家。
于是他转看二线汽车品牌,选择在那里购入人生中第一辆车:“它们可能更珍惜顾客,店里有水吧、按摩椅、零食和特调饮料,更重要的是,那里的销售是汽车研究专家,我对他们很信任。”
近两年,他开始关注新能源车开进商场的商超店:“这些店里的销售都很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品牌有热情,也热衷和你聊技术。”这也成了他逛商场的乐趣之一——和懂车的朋友一起,奔着新品去尝鲜。
从燃油车的4S店到新能源车的商超2S店,后者只保留了门店的信息搜集和产品展示功能。这种趋势不仅是因为新能源车型较少、更新迭代快、保养频次低;也是出于降低门店租金成本、扩大门店覆盖范围;同时降低顾客试车的时间交通成本、向潜在用户推广新能源汽车、缩短成交过程的考量。
如今多数商超店为直营模式,门店人员直属车企,这和4S店的经销模式有很大差别,也决定了两者消费氛围和人员服务意识的不同。
叶山深有体会:“汽车经销商的4S店就像是餐饮加盟店,里面的员工是老板招的,只对眼前这家店的业绩负责;但直营店不同,他们大多经过专业、集中的汽车知识培训,对自家的品牌有较高认同感,言行都要为品牌负责。”
“我们的价格都是全国统一,你可以直接在手机APP或者官网预定。”走到每一家商超店的门口,几乎都能看到明码标价的广告牌,这让苦于4S店中唇枪舌战的消费者松了口气。
对直营商超店销售感到满意的不仅是像叶山这样的汽车专业户,不少潜在客户和汽车爱好者,也通过这里接触到更多新能源车知识。
在合生汇负二楼,从甜品奶茶聚集地向前走200米,就能看到华为数码店和两款问界车。这里的一台粉色M5吸引了不少手捧奶茶的情侣和年轻女孩驻足。
停在华为数码店的样车|图源自作者
销售们常在这时鼓励犹豫的路人坐进车内,为他们介绍车辆的基本性能和亮点:从电池类型、续航时长、内饰,再到车内智能驾驶系统、雷达硬件,销售不仅是在推销产品,也在传授鉴别新能源汽车优劣的基本知识。
说到汽车颜色时,门店销售介绍:“这里来往的女性消费者比较多,我们当时特地选了这款‘拂晓粉’,它也确实帮我们吸引了不少客源。”
一般商超店会参考商圈定位、周边商铺的类型、消费者类型,将最新、最畅销的车款放在店内,以尽可能缩短目标客户从产品认知到实车体验的距离。
由于华为数码产品门店的面积有限,据销售人员介绍,当初为了停进两辆车,还收走了店内的几张数码展台。但面积依然不够,于是将不太畅销、依然有展示要求的车停在地下车库,以备专程来看车的顾客试驾。
商超店大多提供试驾服务,为确保体验,会对试驾时长和路线做出统一规定:一般的试驾时长不低于30至40分钟,路线中要包含直行加速、辅助驾驶、智能驾驶、颠簸路段等,蔚来还在自己的试驾中增设了换电站体验环节。
在周末人流量较大时,顾客还需预约排队试驾。但对于在商场消遣的顾客,等待半小时或两小时并无差别。比起专程前往市郊,这样的看车体验依然更便捷。
像汽车这样高单价低频的消费品类,以比4S店较低的租金和成本进入商场,既保证了店内的客流,也帮助商场实现了购物品类的多样化。
但客流不是商超店唯一重要的指标。
在以低价高频消费为主的商场中,车企如何将流动性极强的客流转化为实打实的销售业绩?在兵家必争之地终于排上座次的车企和销售们,也各有自己的招数。
商场店的微江湖
在商场负二楼展车的华为门店与小米等数码产品门店相邻,周日下午3点,店内正有30-50人驻足。
但在商场一楼,要穿过几家高档服装和奢侈品店才能走到蔚来体验中心,这里的客流和分贝明显降低。两者相比,数码产品、快消店对汽车的引流能力高下立现。
来到销售所说热门的商场五楼,这里的中庭一半被11家汽车商超店、展示台占满,另一半则是即将开建的商超店施工区。
五楼和六楼均是餐饮区,许多在这里就餐、排队的食客都会被中庭密布的汽车吸引。推着婴儿车的奶爸刚出火锅店,又直奔车队;排队的食客趴在六楼的栏杆指点汽车。
合生汇的汽车集市|图源自作者
和4S店一样,商超店的门店风格由品牌定位决定。那些挂着飞盘、联名T恤,摆着可乐冰柜和咖啡机的门店,与挂着充电桩、装修简洁、重科技感,或是陈设如同商务洽谈的门店,有着完全不同的品牌定位和消费客群。
比亚迪拥有商场较中心位置的门店,一位销售站在门口招揽客流,走进门,所有员工则会像在奶茶店一样齐声说出欢迎词。在吧台内部,还贴着话术提示贴。
邀请入座、送上水、零食,这个从燃油车转型到新能源的品牌,在一众新势力车企中,显得格外卖力。2023年7月,比亚迪以26万辆的成绩位居新能源车销量第一。
正在商超店看车的顾客|图源自作者
店铺的两面都是透明玻璃,入门的一面摞着购车礼:希尔顿枕芯、迪士尼套装、烤箱、电饼铛。十分钟里,两户三口之家走进来看车。一家的母亲坐在驾驶座,父亲笑着拉上正闹脾气的闺女上车试坐。另一家的两口子已经和销售坐进小圆桌,零食也恰好送到桌前。
比亚迪的销售指了指外面的展台,环顾自家带电视、桌椅吧台、光线明亮的门店:“我们是最早来商场办商超店的一批。”
而位于门口的阿维塔销售摸摸鼻子:“我们排了好久,上周才进来,现在还只有一个车展位。不过我们的门店很快就会在另一边装修好!我们在核心商圈有更大的门店,一年租金就要500万。有新势力车企嫌贵搬走了,但我们的店就是有实力开在那里。”
能进入热门商场,似乎本就是车企实力和重视销售渠道的表现。线下门店之间的竞赛更加激烈。
比亚迪商超店内景|图源自作者
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为例,只要在这里密集地和三家以上的销售聊过,很快就能从他们的反应和回答中,找出这个领域的优绩生。
“这车好厉害啊。”到了下一家,销售又会以更详细的汽车知识重塑顾客的认知:“我们的其实更好。”
所有品牌“在一起”组成了新能源车集市,引来众多消费者与爱好者的聚集:“这个不错,我正在考虑。”顾客们站在车前短暂地交流,又很快转向餐厅或电影院里去。
但也因为这种密集的分布,车辆的操作系统、定价、品牌特色,很快就在对比中高下立现:“这车我试过,不行。”“我有一辆这个,别买。”“这个功能我们家暂时达不到,预计下半年可以。”
商超店的江湖,终究还是新能源车性能的江湖。此外,除了拼门店和性能,像充电桩、换电站、售后服务这些服务网,也成为比拼的一环——站在2S店里,依然要为消费者考虑4S的问题。
商超店是渠道,不是答案
对希望抢占消费者心智、塑造品牌形象、获得更多客源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进驻商场,以门店或展台形式触达众多消费者,似乎已经成为必选项。区别只在于门店数量、展厅大小、展车型号、饮料选择、礼品设置,或是服务质量。
商场成为车企必争之地的另一面,是商超店不足以让车企在竞争中构成渠道优势,它们仅仅会成为基本的销售渠道,而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销售面临的其他问题。
具体到单个商场的生态内,商场的全部客流量构成汽车门店和展台的潜在用户“流量池”,尽管部分潜在用户会同时光顾多家门店,但当门店数量饱和到一定程度后,单一品牌能分到的“流量”也会相应减少。
店租和人力成本却不会下降,在形成新的区位效应以扩大“流量池”前,车企不得不重新计算商超店的ROI,以合理的密度安排门店和展台数量。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商场用户的转化率,即商超店的销售效率。
看车如今确实已经成为一项轻松的小事,在商场吃过晚餐,捧着杯奶茶就能拐进一家汽车门店。但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买车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决策。无论门店开在哪里,饮料多么好喝,都只能吸引用户进店,完成最初始环节的转化。能否成交,拼的还是质量、售后服务和价格。
配套设施和售后问题是新能源品牌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门店客人常见的疑虑。
在2023年第一季度汽车投诉专题报告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备和售后服务仍有待改善:充电桩能不能进小区、没电能不能快速找到充电桩、维修地点是否便捷,这些都成为商超店顾客在头脑发热或怦然心动之后,迫切需要得到答案的问题。
如今,除部分新势力车企会自建维修和售后中心,或为车主提供给上门取车维修服务外,一些车企会将维修服务外包,这让不少车主吐槽:“修车太远、服务差。”
在刷出几十万,购入汽车这样的大宗商品前,无论商超店如何精美,服务如何贴心,礼品枕头如何舒适,都无法掩盖商品本身及配套设施的不足。
蔚来为用户提供家用充电桩的选配设备|图源自作者
渠道和服务之外,价格仍是竞争焦点。
面对新能源车产销边际增长放缓和汽车行业淡季的双重挑战,头顶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产能过剩等问题,6月以来,蔚来、极氪、零跑、哪吒等新势力车企相继发布降价优惠,特斯拉也在8月14至16日两次降价。号称统一价格的新能源车,正纷纷为了销量入场开打价格战。
体现在数据报告中的销量压力,正逐步渗透到在前端的商超门店。过去一周,新能源车商超店的销售多次打来电话,以优惠政策、现车优惠、样车降价销售等由头来询问购车意愿。切换销售渠道后,价格战的本质没有变化。
也有品牌在渠道侧谋求新的变化。
蔚来空间|图源自作者
日前,据蔚来门店的一位销售透露,公司正在计划关闭自己所处的这家仅有一层、两车的蔚来空间,将短期发展重心移至蔚来的NIO House(牛屋),为自家用户提供办公、会议、聚会的场所,意在为用户构建除车之外更广的消费和生活空间。
另一边,小鹏汽车在上海的多家售后服务中心也开始兼营销售业务,开辟商超店之外的销售第二“战场”。
商超店承载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门面”,质量、配套、售后则是消费者更在意的“里子”。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门面”和“里子”缺一不可。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