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大行少赚700亿 银行直面业绩考题
来源:北京商报
8月30日,A股上市银行中报迎来收官之战,当晚8家银行集中披露业绩,至此36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全部出齐。面对疫情冲击、主动让利、净息差收窄、增厚拨备等多因素叠加的影响,上市银行上半年盈利能力承压,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36家公司中半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六大国有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14.14亿元。
与此同时,上半年银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也有所抬头。接下来,银行业应如何平衡让利与盈利,应对息差收窄挑战,如何应对不良压力,后市业绩如何演绎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
净利下滑息差收窄
面对疫情影响,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如何受到广泛关注。对比去年多数银行交出的净利润回暖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36家银行中有18家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占了半壁江山。11家银行净利润同比降幅不低于10%,相较于“后部力量”,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头部城商行净利润同比下滑更为明显,但这是今年疫情影响下,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引导的效果显现,也符合市场预期。
目前为实体经济让利、加大普惠小微金融力度已经成为各大国有银行今年的重要任务,多因素叠加之下,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不过从盈利规模来看,国有银行的赚钱能力依旧遥遥领先于中小银行。
从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排名情况来看,工商银行(5.000, 0.00, 0.00%)以1487.9亿元稳摘桂冠;其次是建设银行(6.230, 0.02, 0.32%),收获1376.26亿元居第二位;农业银行(3.230, 0.00, 0.00%)、中国银行(3.300,0.00, 0.00%)、交通银行(4.770, 0.00, 0.00%)分居三至五席,分别收获1088.34亿元、1009.17亿元、365.05亿元;邮储银行(4.670, -0.01,-0.21%)归母净利润为336.58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六大国有银行中,除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96%之外,其余五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其中,交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最多,降幅为14.61%。总体而言,六大国有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14.14亿元。
谈及上半年银行盈利脚步放缓的原因,光大银行(3.900, 0.02, 0.52%)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为应对疫情冲击,银行对实体经济合理减费让利,净息差收窄;同时为应对疫情造成的不确定性,银行加大了贷款拨备计提与坏账核销力度。
此外,上半年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银行息差产生了收窄效应,也影响了上市银行业绩表现。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A股上市银行中,超过20家银行净息差有所下滑。“上半年银行净息差收窄主要原因还是央行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降息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上半年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30个基点,引导同期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48个基点。”周茂华分析指出。
五成银行不良率抬头
在疫情的冲击下,银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资产质量迎来考验。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银行也加大了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过潜在的反弹压力仍需警惕。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8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不良率较去年末有所增长;4家银行不良率与去年末持平,14家银行出现下降。例如,交通银行不良率较去年末增加0.21个百分点至1.68%;中信银行(5.270, 0.03, 0.57%)不良率为1.83%,较去年末增加0.18个百分点。
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张辉表示,该行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由信用卡新增不良冲高与存量客户风险暴露双重因素导致。其中,信用卡业务上半年新增不良占比达26%。但随着新发卡政策和策略模型进一步优化,信用卡业务不良从6月开始出现回落,预计下半年信用卡新发生不良额将会落到以前水平。
“资产质量压力比以前大,还要注意应对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之后对资产质量的冲击。”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方合英同时在解释该行净利润同比下滑时表示,这主要是受疫情的影响,为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该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
为应对不良压力,今年上半年银行普遍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末,36家上市银行中,22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有所增长,占比61.11%。加大信用风险减值损失的计提规模也成为银行的普遍选择,例如,浙商银行(4.200, 0.04, 0.96%)上半年核销及转出不良资产88.74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10.33亿元,同比增长42.09%;报告期内,浦发银行(10.470, 0.01, 0.10%)计提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415.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1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多次指出,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的上升压力。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认为,未来银行不良率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将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随着整体经济得到修复,企业经营逐步改善,银行业不良大幅爆发的可能性较低。
下半年整体盈利有望改善
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银行业盈利能力承压已在市场预期之内。此前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而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2.09%,较一季度的2.1%略有下降。中国民生银行(5.590, 0.00, 0.00%)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监管要求金融系统全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预计接下来银行净息差还会有所收窄,以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
面对息差收窄银行业应如何应对?周茂华表示,商业银行应对息差收窄,较为传统的做法就是扩张资产规模“薄利多销”,或者适度增大信用风险容忍度,例如适度下沉贷款客户信用资质、加大信用卡等业务等;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脱媒严重与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传统业务发展遇到瓶颈,着眼中长期良性发展,商业银行在保持资产以合理速度扩张的同时,应优化贷款结构,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风控能力与经营效率、精细化管理、降低资产减损等;同时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科技金融推动服务转型升级,提升非利息收入在营收中的比重,逐步降低对重资产与资本业务的依赖等。
对于下一阶段银行的经营形势,周茂华指出,下半年银行整体盈利状况将有所改善,主要是作为周期性行业的银行将受益于下半年经济扩张步伐明显加快,上半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明显扩大有助于抵消息差收窄拖累;但为对冲疫情影响,银行继续适度加大拨备计提与核销力度,贷款利率仍有一定下调空间,全年银行利润有望呈低速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嫡 实习记者 杜晓彤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