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生活消费 > 教育 >

非学科培训价格肆意上涨,三部门强调应保持公益属性

2022-03-04 11:29 来源: 界面新闻 
摘要: 实习记者 | 陈琼烨 继学科类校外培训受双减规范后,非学科类也迎来强监管。 3月3日,教育部、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下称《公告》

  实习记者 | 陈琼烨

  继学科类校外培训受“双减”规范后,非学科类也迎来强监管。

  3月3日,教育部、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下称《公告》),防范非学科校外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公告》强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应保持公益属性”,并对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资质、场地设施、收费标准、资金监管等问题做出规范。

  《公告》规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材料编写研发、审核、选用使用及人员资质审查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职责、标准、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办法。

  收费方面,《公告》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此外,规定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公告》还强调,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

  教育部此前表示,将把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明确标准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遏制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超时收费等违背公益属性的行为,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针对寒假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超时段收费等突出问题,教育部表示,全国各地已基本完成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家长。

  同时,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

  据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截至2月28日,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