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业资讯 > 要闻 >

天光云影共徘徊

2015-05-25 10:14 来源: 环球财经网 
摘要: ――读著名军旅美术家梁益强先生 作者 墨 扬 那是大前年的一日,打开电视,不经意地浏览着频道,又不经意间停留于央视4频道。此时,华人世界栏目正在对旅法画家王衍成作专访,

   ――读著名军旅美术家梁益强先生

 作者 墨 扬

  那是大前年的一日,打开电视,不经意地浏览着频道,又不经意间停留于央视4频道。此时,“华人世界”栏目正在对旅法画家王衍成作专访,他是代表法国来中国大剧院赠送自己画作的。在讲述个人成功之路时,王先生对主持人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山东省京剧院舞美队的梁老师。当时看到梁老师画的彩画太震撼、太精彩了……”食桑而吐者丝,采花而酿者蜜。一流大画家的启蒙老师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那么,这个梁老师是谁?自然引起了广大受众的关注。巧的很,这个“梁老师”,我像小弟对大哥一样熟悉。这近乎令我亢奋兼自豪起来。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早在30多年前从省京剧院特招入伍的著名军旅美术家梁益强。于是,一个存储心中已久的念头蓦然又动了。

  真是太有才了!

  说句实在话,这几年我一直想写一写梁益强,却迟迟无法下笔。除去不懂书画以及客观上忙碌之外,主要是构不成思,小老虎啃天――没地儿下口。

  梁益强太难描了。

  他应定位于舞台美术家。打17岁进烟台地区文工团,到60岁在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舞美队队长位上退休,他一直碾转在自己喜爱的舞台美术世界中。一出《刘三姐》绘景制作开山,《雷雨》、《红珊瑚》、《红岩》……一台戏接着一台戏引起轰动。进山东省京剧团,参加八大样板戏之一《奇袭白虎团》的舞美设计、绘景及电影拍摄,更使他在舞台美术界声名鹊起。《画龙点睛》、《石龙湾》、《补天》、《大唐黜官记》等诸多剧目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大奖、国家精品工程奖,舞美创意起了重要烘托作用。他为吕剧《苦菜花》、京剧《春秋霸主》所做的舞美设计,分别荣获国家第六届、第七届戏剧节舞美设计奖;电视连续剧《济南战役》、《DA师》的美术设计,分别获得1999年、2003年全军电视剧评选美工单项“金星奖”,并多次获得全军影视设计“金像奖”,全军文艺汇演设计一等奖,标志着他的舞美艺术不断超越自我、登攀着新的高峰。

  他可以称为广告宣传画家。中国书展赴香港、博茨瓦纳展出,那幅以长城为背景的大型广告宣传画就是他的杰作。他创作的壁画《齐鲁大地》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画稿落成于山东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他绘制的“岩画”、“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画幕受政府派遣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5年中国纺织工业部邀请他担任中国赴台湾大型历代服饰展演的舞台设计,专门为他一个人下发了红头文件,足见其艺术席位之高。

  他可以跻身于艺术景观制作家。济南千佛山建《万佛洞》,请他担任艺术总监,中国四大石窟被浓缩在《万佛洞》中。他与山东工艺美院胡希佳教授共同设计制作的《武松打虎》铜雕,落成于阳谷县文化广场。他担任美术设计的《老北京微缩景园》,在昌平县复制建造了北京的老商铺、街道、古建筑。他主持制作的《八仙过海》大型景观,把天上、人间各路神仙艺术地留在了碧波环抱的丹崖山上,为蓬莱神话提供了蔚为壮观的形象载体和艺术符号。

  他可以归属于书籍装祯家。早在70年代,《山东文学》全年12期,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插图。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套装书《世界神话故事》,那些装饰味十足、五彩斑斓的封面和插图,全部出自他的妙笔。有一段时间,人民文学出版社设计书籍封面和插图,也瞅上了他的才干,先后请他设计了马卡连科《教育诗》、《国木田独步选集》、《火风》等多套书的封面和插页。李学鳌出版《放歌长城岭》,他的挚友、著名作家浩然特邀梁益强设计封面。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看了梁益强的画作,一度建议他改行专做书籍装祯。此期间,梁益强还认识了著名书装大师张守义,结下了一生的友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资格与大师级人物一起舞刀论剑,自然也不会是非凡人物。

  他也应该被视为水粉水彩画家。对出版作品严格挑剔的杨柳青画社,请他编绘出版了《水粉风景写生技法》,2010年 4月第一次印刷便向全国发行了4000册,同时又破天荒地于2010年7月为他出版了画集《金色秋天》,分水彩、水粉、油画等8个层面,收入他100多幅画作。这种艺术成就,是许多画家所梦寐以求的。

  他更可以被认定为油画家。油画《无声》荣获庆祝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排在第四位,展在中国美术馆正面环形大厅,并且录入大型画册《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选集》。《同龄人》、《理解万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在1979年—1989年当代中国油画画册里。《南疆长城》、《老山石〉被上海烈士陵园收藏。《不倒的战旗》入选庆祝建军55周年全军美展,并被多家报刊、杂志刊登。《天上有个太阳》、《山里娃》等被英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画廊收藏。这样的荣誉,单在油画家群中比较,亦属皎皎者。

  说他是个书法家,大家同样更服气。他先后举办了多次书法展,两次参加“洗笔泉海内外书法邀请赛”均获精品奖并录入《翰墨丹心》等大型书画作品集,其中两件书法作品被银川美术馆收藏。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而创作的书法作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获全国一等奖,创作的“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获和谐杯全国一等奖,曾被授予“全国首批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并先后应邀为长篇电视连练剧《DA师》、《追日》、《沙场点兵》,京剧《春秋霸主》,吕剧《补天》、《秋花雨》等几十部影视、戏剧题写过片名。

  梁益强常说自己就是一个搞舞美的,但历数以上不难看出,他在油画、书法、雕塑、壁画、水粉、书装、插图、影视美术、大型艺术景观等各个领域均卓有建树,足以称得上样样通、样样精,“天光云影共徘徊”。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宋丹丹那句小品语言:真是太有才了!

  居高声自远

  翻拣报刊、探索网络,在梁益强的名下,茏罩了许多耀眼的艺术光环: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院理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济南军区书画研究院顾问,全军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内行的人都知道,对一个起于布衣的美术家来说,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头衔,都代表着艺术的突兀,而并非浪得虚名。

  梁益强的油画,既有着大马金刀、大气磅礴、激情满怀的艺术张力,又有着灵感迭出、信笔点染、天趣妙成的挥洒;既追求风格质朴、厚重,有着浓郁的情感,又追求内涵的深厚、丰美,并富有哲理,强调形态与意境的有机统一,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人感觉他的油画作品在创作中,确实达到了以心观景、以心思物、以心用色、以心作画的自由境界。

  梁益强的水粉水彩画,笔下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颇得自然天趣,弥漫着一种灵气,给人以永不消逝的激情,永不迟钝的直觉。他笔下色彩不是用来写实的,而是用来抒情的,洋溢着一种浪漫情调,竭力追求一种雄浑而又细腻的抒情风格。譬如《老树新绿》,老树枯朽的虬枝上冒出几抹新绿,与静卧着的石碾、绿树衬托的茅屋、动态着的鸡群一起相映成趣,显示了生命的力量;《太行人家》,由洞开的大门向院内望去,堆放在石桌上的南瓜,悬挂在大门旁晾晒的红辣椒,等主人搬进院内的满筐玉米,以及挂在墙上的草帽,使农家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大海故乡》,那冉冉推出的黄金轮,那的五光十色的粼粼波光,那自由飞舞着的鸥鸟,那冲着瑰丽色礁石撞击的波涛和激起的浪花,将人们不由自主地带到了大海边,与海的儿子共同感受故乡的感觉……,有人说,王维的诗中有画,而梁益强的画中有诗。

  梁益强的书法,博采众长,又不步他人后尘,形成瘦劲、古拙而飘逸的风格;他的运笔,行止合度,不激不厉,不飘不滞,一任天机流衍,丝毫没有故作夸饰的地方;他的作品喜欢字字独立,不枝不蔓,却又笔笔呼应,顾盼有情,形断意连,略无挂碍;挥毫不拘一格,有时墨喜和润、笔取含蓄、清婉多姿、温润可人,有时则雄浑苍劲、粗犷豪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读他的书法,有时觉得并不是在欣赏一幅艺术品,而是接受一种观念洗礼,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联想和慨叹油然而生,心灵似乎也得到了净化。

  他的舞台美术,色彩运用丰富而强烈,力图主观色彩对自然光色的超越。每画一景物,必先身临其境,反复观察,深入研究,以掌握其形质构造和光色变化的规律与特点。从不同视角、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来观察、体验、把握对象的神彩风貌,尤其光色变化。画面上的色彩不是照搬自然界,而是经过选择与创造,融汇了主观情思,渗透了个性特点。《苦菜花》中赵星梅牺牲前,身后画幕缓缓向下滑落,升降台转着往上升,演员高大的形象感染了全场,激起—片掌声。《风吹来的故事》一戏,一个11米X48米环型大画幕,衬托着三个演员演了—个晚上。戏结束后,观众纷纷跑上舞台,他们想看一看一进剧场就如走进大山沟一样的布景是怎么画的。《石龙湾》在天津演出时,大幕一拉开,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观众席间骤然响起一片掌声。一位站在大幕后搞道具的同事,竟然为此热泪盈眶,十分激动地说:“还从来没见过给舞美鼓掌的。”自然,掌声是为壮美而鼓。

  如此宽阔的艺术领域,是如何开拓的?这般精湛的艺术,是怎样炼成的?谜一样,令人琢磨回味,让人欲罢不能地去作探究和解读。

  梁益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力。一片云彩,一缕朝霞,一抹山色,一株百年老树,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山村街道,在他的彩笔之下,硬是能够入诗入画、出神入化,成为跃然纸上的美景。深秋,他徒步走在仲宫的山路上,枝头残留着的柿子吸引住了他的脚步,回家后,《深秋》变成了一幅人见人爱的水彩画。太行山中,他偶尔抬头发现,高大巍峨的陡崖峭壁上,那层层板岩结构的岩缝中,生长着一簇小小的山菊花,油画《生命》由此而生。山路上,一头毛驴驮着小姑娘和她刚掰下的两驮筐玉米,地上洒下了驴子疲惫的身影,这个镜头成画后,他命名为《天上有个太阳》,被收藏进了英国皇家美术馆。一个阴天,大海边一组横躺在浅滩上的礁石涌入了他的眼帘:海风吹着卷起的浪花,反复地、猛烈地撞击着礁石,礁石稳稳地扛着,默默地诉说着经受的沧桑,经年被海水冲刷出的沟沟坑坑像老人的皮肤,结实而又刚毅,碰撞成粉碎泡沫的海水在礁石间无序地流转、回旋,远处的海和阴着天连为一体,呈现着冷峻与萧瑟,于是他的画板上,创造出了《阴天的海》那种特有的凝重美。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一双与众不同、能够及时发现美的眼睛,这大概正是梁益强超乎常人的并且在同行中独秀于前的一个重要缘故。

  梁益强有一手锐意创造美的功力。他多次讲过这样的见解: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不是来自表面色彩和外部形态,其全部的生命力在于作品对生活的理解,在于思想内涵,在于心灵与作品的对话,以至在作品哲学价值上的提炼。艺术家只有用心体悟生活,将心融化到大自然中,然后提炼出来的结晶,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品。正是基于这种感悟,他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沃土,但却有着自己壮美的创造。行进路上,车窗外闪过一层山岩,岩顶上站立着几个人,他籍此创作出—幅送郎参军图,整个画面以黑色的山崖为背景,崖顶上站着一位抱着襁褓娃娃的妇女,山岩下向前走着身披大红花参军上前线的男人,凝重,压抑。此时此刻,山上的女人和不肯回首的丈夫心里想什么,老伴许瑗为画起了一个名字叫《无声》,一下子获了个全国金奖。莒县东林寺有棵古柏,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树上挂满了香客祈福的红带子,许多人来此写生画树画寺,皆无可脱俗。他看过之后,画了老树却在树体上长出了两株小树;无朋的树冠下,却让一个小囡带着一只小羊羔在捡古树落下的黄叶;远处,天际边的雁阵渐渐远去。古与新、老与小鲜明地对比着,冬天与春天生动地更替着,推出了一个寓意深长的名字——《啊,岁月》。担任电视剧《 D A师》总美术师时,他转遍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坦克和战车,发现以《 D A师》的高科技含量要求,现有的坦克均不“达标”。怎么办?“没有新式坦克,咱们自己改装!”他借来一批旧式坦克,又与某焰火厂联系,做了些酷似发射器的大管子,形成了屏幕上的“红盾二号” 坦克,效果出奇的好,导演高兴地调侃说:“我们这个电视剧造出了一批新式武器——别的国家没有!” 最令人叫绝的是梁益强设计的《 D A师》的臂章——“ D”与“ A”成变形交叉,交叉部位又形成一个“ A”字,喻为火箭,既生动又活泼。谁能想到,这个创造是老梁转文化商店时,偶尔从一个橱窗上受到启发用及时贴设计成的。“做人要诚实,画画则要不则手段”,这话既是他的创作经验,恐怕也是牵引他锐意创新的理念源泉。

  梁益强有一股不懈追求美的毅力。梁益强出道很早。初中一毕业,便步入了艺术殿堂,从事专业的美术工作。刚满22岁,因为礁石画得好,在圈内得了“石头大王”的美称。23岁,又被调到《奇袭白虎团》剧组,从事舞美设计、绘景及电影拍摄。24岁,跟随省歌舞团以东方歌舞团的名义赴亚非四国访问演出,专门担任幻灯片绘制和打站工作。40岁刚冒头,即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其艺术成就曾经3次被山东电视台专题报道,被国内外几十家名人辞典录入辞条。然而,发奋而不足的他,40多岁时竟然与儿子一起背起了书包,走进教室学习理论,谦恭地聆听着比他小十几岁的年轻老师的教诲。在知识的海洋里,梳理着自己近30年创作的“航迹”,进而确立创作实践的更新更高目标。在眼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文化时代,浮躁、焦虑和没有方向感,很容易令人跟着感觉走、蹈入世俗,能够宁神于潜心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对一个名家来说,这也是一种原本的拒绝,与艳俗的世界划开了一条界限。

  上世纪70年代,已经蜚声山东舞美界的梁益强,34岁又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军队文艺战士。为了赢得军事美术创作的主动权,他下海岛、进山沟、上练兵场、赴前线、钻猫耳洞,与一线部队官兵近距离接触,时常一个锅里摸勺子,很快地融入了军营主旋律,火热的部队生活,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军人的品格直接渗透到他的灵魂之中,在其情感层面本质的具有抒发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军人的神圣使命迅速对接,本我的生存信念与美学原则迅速催化、裂变,完全融入人民军队这个“大我”之中。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两次南疆自卫反击的战争,使得他迅速“跳进”革命浪漫主义的“堑壕”,那份解不开的军人情结,使他情驰神纵,任色彩在画布上挥洒,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倾诉着自己的情怀。国家荣誉、国家意识、国家使命,始终视为己任;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则成为他作品的主题和精髓。就连他的历史人物画也是注重关注现实,借古以开今,着重刻画了人物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真诚浓郁的感情,朴实厚重的笔法创作出了《无声》、《理解万岁》、《同龄人》、《探家》、《早春》、《兵》等一系列具有着浓郁军旅色彩的名作,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战士威武阳刚的唯美。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隅。酷爱书法的梁益强,年轻时,把所有草书从字典上抄录下来制成小卡片随身携带,像小学生识字一样读啊练。成名后,仍然作为了一个习惯坚持,即使拍电视剧的间隙,忙累交加,他也要挤出时间来练习书法。有时住在十几人的集体宿舍里,照样旁若无人地写字。天道酬勤。多学科文化艺术间的钻研与互补,长期的艺术浸淫,弥补了他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从他的书法作品中丝毫感觉不出知识的浅薄,相反倒有一种书卷气洋溢于字里行间,浓郁的学者风度跃然楮墨之上。

  骄人的艺术成就面前,梁益强没有满足。他说,这只是开端,在我的美术道路上,只有更强,没有最强。有感于此,前卫文工团原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殷习华,在《中国书画报道》上曾如是写道:“千百年来,多少美术家固宁在民族的沃土上.不屈不挠地探寻和传承着文化传统和精神实质。在这群执着于辛勤耕耘的人群中,有一个踯躅的背影不知疲倦的前行着,在他的身后,已经有一串足迹清晰地印在绵远的土地上,路依然在他的脚下延伸向远方,他就是梁益强。”诚如斯言!

  耐读的人品

  “嘭”、“嘭”、“嘭”,有人敲门。

  “请进”。

  一个中等身材、脸庞晒得黑红、年龄有50多岁的文职干部推开了我办公室的门,恭恭敬敬地向我敬了一个不够标准的军礼。

  这是1996年初秋我在济南军区司令部宣传处长位上,第一次与梁益强见面的情景。

  16个年头过去了,我和梁益强由相识到相知并交厚。如今每当说起那次见面,他总是说我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殊不知,此后当我从前卫话剧团领导那儿知道了梁益强艺术上的成就,油然而生的那种肃然起敬,倍为他的那种平实而感动、而愿意与他交往。

  其实,第一次见过梁益强的人,庶几都会有这样的印象。1997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组织筹拍电视剧《翁同和》,在遴选美术设计时,导演郑方南推荐了梁益强。前线话剧团团长邵钧林去车站迎接他时,竟然人到了面前还迟迟没有伸出手去,因为当时他穿着个大裤衩,“朴实得像个老农”,与邵团长想象中声名远播的舞美大腕怎么也叠化不到一块去。

  这就是梁益强,这就是朴实无华、内涵深邃的梁益强。没有时下一些名家那种或虬须飘然、长发披肩,或不修边幅,放荡不羁的故作非凡兼夸张的扮相,给人更多的则是朴实、平实,是近乎木讷;没有时下一些人那种出了一点成就、有了一点名气,就吹吹嘘嘘,张张扬扬,不知东西南北,而是不事张扬,不喜炒作,靠斐然的成就服人。就像那深藏于巷中的陈年老酒一样,靠浓郁的芳香诱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日久益强,天长弥名。这不正是蕴藏在梁益强身上一种特有的人格魅力吗?

  丰子恺有个精妙的比喻:圆满人格像是一个鼎,真、善、美好比三个足。梁益强的耐读,恰恰在于他具有着这样的人格。

  梁益强很率真。常言道:人一阔,脸就变。在舞美界,梁益强足以算得上是国家水准的腕儿,但他在功绩斐然之际,从来没有为名利所累,从来没有示人以“星”的孤傲,一以贯之地保持着自己的率真和平实。一位电视剧制片人曾经这样说,“梁老师在剧组里最大的好处就是送字拉关系”。无论到什么地方,部队也好,地方小县城里也好,制片部门打不通关系了,就请老梁写上几幅字送给有关领导和地方官员,最终一路绿灯,比请客吃饭,找上级有关部门审批都管用。拍电影、电视剧,墙上挂的书法作品,往往90%出自于梁益强之手,且能根据不同人物,不同气氛和环境需要,写出各种各样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不同字体和风格。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还能摸仿各种名家字体,达到以假乱真。每次拍完戏,演、职员都盯着墙上的道具,一不留神就会被某人“偷”走了,拿回家收藏起来。因此,这些年凡邀梁益强担任总设计师的影视剧组,仅此一项便可节省不少钱。也正因为这,他的朋友很多,诚然有许多好朋友平日很少联系,但却是彼此永记心头的人。有一年南京政治部文工团拍《兵心依旧》,河南宛西制药厂给了剧组很大的支持,免费提供场地,包了吃住行。为了表示谢意,导演郑南方专门请老梁到宛西为厂里写字。上到公司董事长,副老总,下到普通员工,只要喜欢的就写,写了三天的字,礼堂、会馆、大门、过道、里里外外,凡是药厂能想到的,能挂字的地方,人家提出来,他就写。写完字,一分不要,匆匆赶回了济南。药厂领导非要给他润笔费,他说是郑导的朋友一分不收。最后药厂领导专门派人追到郑州,交给他一万元,算是路费,不收不行。回到济南后,老梁专门给郑导打来电话,问这一万元怎么处理,说咱们说好的不收钱,现在硬塞了钱,很过意不去,问我是否退回去。我说,你就收下吧,这也是药厂的一片心意。为此我专门与药厂副总李明黎,广告公司经理杨玉奇说到此事,他们说,这是集团公司孙董事长的意思,表达全公司员工的一片心意。

  梁益强很善良。在书画圈中的许多人身上,似乎也有个规律,一旦有了一平尺多少元的明码标价,人随之就吝啬起来,作品就成了他身上的肉,求之便如同割他身上的肉,心疼的很。梁益强的字价码是多少钱,以前我从来没问过,因为他给我写从来没要过钱,许多熟悉他的人向他讨字索画,也没有听说过给他钱,即使一些基层干部要进京见老首长,礼品不好送,送钱又忌讳,也往往想到求他写几幅字带上,梁益强总是成人之美。每逢文工团下部队慰问演出,只要时间允许,他又把为部队官兵写字视为服务基层,很受基层官兵敬爱,驻守在海岛上的某海防五连,特邀他担任了名誉指导员。这些年,他的不少字挂在了部队的文化活动中心,或被转业干部、退伍战士带到了天南海北。随着梁益强的名气越来越走出军营,现在上门求字的人越来越多,什么新婚喜事,祝寿贺岁,求医治病,孩子考学,托人办事,典礼乔迁、过年过节,开业大吉等等,都有人前去请他写字题词,许多名流富贾搬新居购别墅,也都找上门来购字索画,甚至量好尺寸送到老梁家,并把装修的位置和空间都留好了,就等入住新居时,拥有一幅梁益强的字画悬挂于厅堂。面对这种情况,善良的梁益强,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再忙也不好意思拒绝。他曾真诚地对我说:艺术为人而存在,艺术的价值在于大家喜欢。大家看中我的字,就是看得起我,咱不能不识抬举。

  梁益强的内心很美。美在能让与自己相处或共事过的人都说好。大家都有这样的一个评价:梁老师是个好人。他的好,既体现于至真恬淡的人格志趣和艺无止境的不懈追求,又鲜亮体现在为人诚朴、温良谦让。同事间遇到了什么难题,对他都可以敞开心扉,只要能帮得上忙,都尽力去帮,天生一副热心肠。他带过不少学习绘画的学生,从来都是倾其所有,授之以全部技艺,不讲回报。这些年,他指导扶植了不少耀眼于华夏艺术界的成功者,但他从来不在人前炫耀“他是我的学生”,文章开头说的那个旅法画家王衍成就是其中一位。年轻时,梁益强曾嘱咐爱人一句话:“要多成人之美,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讲第三者的坏话。”他并且把这句话作为自己修养的准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以一颗坦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按照自己认定的道德准则去做人做事。就像美术田园中的哈姆雷特,始终固守着宁静的美术家园,默默地思考生与死、功利与永恒、技术与道德的终极问题,以画笔为矛,抗辩着市场化和现代工具对精神家园的侵袭,专心致志做着自己爱做的事。也许,在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牧歌式的理想化显得有点天真,但艺术发展之路证明,他之所以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能够辛勤耕耘于艺术园地,能够做加法式地涉猎那么多的艺术门类,拥有那么宽阔的艺术领域,以其看似举重若轻、从从容容的步态,于不声不响之中,先后推出一批又一批既有踏实功力又具有时代气息且独具艺术个性的作品,留下了一串串闪耀着亮光的人生足迹,不正是出自于他内心的唯美吗?彰显于他身上的那一份灵气流动,那一爿思想明畅,那一片心灵清沏,那一座座凸兀的艺术颠峰,不正是以他内心真善美为汩汩源泉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作品如人品,在这里收归一统,终成正果,大成著名军旅美术家之荣耀,使个体的美术如同华夏艺术锦绣披风的华丽一缕,飘动于中华文明的大河。正从这里,我终于读懂了梁益强,读懂了尊敬的良师益友。

  (作者系军旅作家,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教授)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