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上交所2537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已基本出齐。综合累计,253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仅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达1.266万亿元,同比增幅10.31%。这一增幅高于上半年GDP增幅,也高于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净利润增幅。可是,这一漂亮的增幅却经不起质疑,也很难直面非上市公司的不满。质疑和不满源自财政对A股上市公司大额补贴。
第一,补贴过于普遍。总共2537家上市公司,财政补贴的上市公司达2235家,占比高达令人惊讶的88.1%。
第二,用于救急的补贴被挪用于保护处于白热化竞争行业的过剩产能。譬如,上半年补贴金额排进前10位的重庆钢铁(行情,问诊)和美的集团(行情,问诊),这两家公司都处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第三,补贴被直接异化为“扭亏为盈”的利器。最奇葩的要数位于浙江诸暨市的露笑科技(行情,问诊),半年报该公司报表净利润为461.6万元,同期获当地财政补贴461.5万元,若没有这笔财政补贴,意味着露笑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只有区区1000元。
第四,补贴被用来“保壳”。从氯碱到钢铁,从水泥到建材,从LED到有色金属,大量过剩、落后产能压不下来,关键就在这些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年年接受财政补贴而享受“免死”待遇。
统计数据揭示,上半年在2235家“进补”上市公司中,有近百家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因此再次逃过了被退市之厄运。若把观察的时间轴拉长到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通过大额补贴而“免死”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70家。为什么A股市场的“不死鸟”如此多?这就是答案之一。
今年上半年,对A股上市公司的补贴合计高达322.6亿元,客观地说,这笔巨额补贴的大头是由各级地方政府出资的。可市场仍要拷问的是,明知这些混迹于A股的上市公司早就“虚不受补”,地方政府为何还一个劲地向这些早就“该死”的上市公司大把投钱?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保住“壳资源”。“壳资源”不但价格不菲,而且关乎地方政府的颜面、政绩和形象。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