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业市场 > 财经 >

央妈有点忙!降准后14天逆回购频现 资金面紧张缓解

2019-09-26 10:10 来源: 第一财经 
摘要: (原标题:最近央妈有点忙:降准后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税期才过、季末和节假日又来,为了稳定流动性,最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谓是有点忙,7天逆回购和14天

  (原标题:最近央妈有点忙:降准后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节前资金面紧张缓解)

  税期才过、季末和节假日又来,为了稳定流动性,最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谓是“有点忙”,7天逆回购和14天逆回购结合使用,轮番投放下,前几日略紧的资金面有所回暖。

  9月25日,央行再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为200亿元,对冲当日到期的7天逆回购300亿元后,实现净回笼100亿元。资金价格方面,截至当日下午5点,颇具代表性的指标DR007(银存间质押7日)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前期资金投放效应显现。

  在央行“呵护”之下,流动性跨季跨节基本无虞,有分析称,由于资金面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叠加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预计央行会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到期的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推荐阅读:

  满市场全是出钱的!国庆节前不缺钱了吗?

  一周“补水”超万亿 节后资金面回暖明朗

  14天逆回购频现

  自9月16日央行降准落地以来,市场流动性经历了一次小波动。降准之后资金面并未有明显宽松,反而出现小幅收紧的态势,比如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由16日的2.336%上涨至23日的2.7590%。

  对此,市场多数分析称是由于缴税因素的扰动。江海证券测算,9月缴税因素对央行口径政府存款(即基础货币的统计口径)的抽水效应至少在3000亿~4000亿元的量级;除了税期因素外,央行也在加大资金净回笼。截至9月17日,央行9月净回笼3515亿元。此外,资金需求增加,隔夜回购拆借成交量较大。

  这一偏紧的趋势在新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二次报价出炉后有所改变。根据最新报价,1年期LPR小幅调降5bp,为4.2%;5年期以上LPR仍为4.85%,与上次持平。LPR的下行稳定了货币政策的预期,不少市场人士预计,未来LPR仍将延续小幅下行的节奏。

  与此同时,19日以来,央行多次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其中7天逆回购开展了1800亿元,14天逆回购开展了2700亿元,共计投放450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24日短端资金利率出现明显下行,Shibor隔夜品种下行39bp报2.3690%,7天期下行5.6bp报2.6760%,不过14天期仍延续攀升,较前日上行6.8bp报2.9520%。

  到了25日,资金面延续回暖,隔夜Shibor继续下行,报2.0460%,7天期下行10.40bp报2.5720%,14天期上行0.10bp报2.9530%;银行间市场上,截至当日收盘,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2.0153%,较前日下降33.31bp;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4176%,较前日下降18.64bp。

  货币中介机构日报也称,25日早盘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按加权价格融出隔夜资金,资金供给态势出现明显改观;临近尾盘,部分机构开始减点融出隔夜资金,头寸需求很快得到满足。

  “不过,从14天Shibor的走势上看,跨季资金还是较为紧张。”一位券商固收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也是最近央行频频启动14天逆回购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央行已连续5个工作日开展了14天逆回购,其中19日、20日、23日配有7天期逆回购,24日和25日则仅开展了14天期逆回购。

  “主要就是跨季和国庆两个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也对记者表示,“节假日的到期量是顺延到第一个工作日的,如果7天期做得太多,那么都将堆积在国庆节后第一天到期,所以做14天也是为了到期的时候不集中在节后第一天。”

  另外,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可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的影响。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还有18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9月27日另有1000亿元的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资金面短期紧张的情况已出现明显缓解,预计季末前央行将根据情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如果未来几日资金面持续走稳,本周到期逆回购可能不会全部被对冲。

  节前公开市场投放及到期情况

  1/23根据央行公告,此次“上新”的人民币包括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及1元、5角、1角硬币,是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自8月30日起发行。

  

 

  货币政策有空间但需待时机

  从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不难看出央行货币政策的定调,即力度得当、松紧适度,始终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建国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更是强调了这一点,易纲表示,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既要稳当前,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的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方面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中信证券研报解读称,易纲的发言更多显示了央行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容忍度提升,对结构性的通胀分化有充分的认识。

  由此,年内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在于短期内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大体上相当,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中期内保持杠杆率稳定,使得社会债务处于可持续水平;长期内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债市方面,有分析认为,在货币政策预期回归中性之后,基本面成为主要驱动因素。考虑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且全球负利率趋势难以逆转等因素,利率高点已经出现,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2%区间。

  全球降息潮也给国内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挑战。尽管易纲在上述发言中指出,“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那样,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但同时,“客观分析来看,不管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我们的空间都是比较大的”。

  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数量型工具来看,2018年以来多次降准后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行但仍然维持在10%以上,未来有操作空间;价格型工具方面,当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2.55%、MLF3.3%的利率水平比美国要高,后续若需要动用价格工具也存在充足的空间。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也存在较大空间。“比如财政政策方面,除提前下达明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外,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则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容忍度也将打开,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空间都可以打开。”他称。

【华新财经网-www.17caijing.com
最新文章
资讯图片
返回顶部